[市集@別苑] 珍惜法鼓山的好福份

市集場地在法鼓山的寶雲別苑已經六年多,法鼓山可以說是合樸最久的好緣份,這篇紀錄法鼓山與合樸的互動,雖是2012年寫的,今天看來仍是歷久彌新!
 
文︱孟凱
 
合樸和法鼓山一直有著好緣份!
 
2007年五月,合樸市集在當時的東籬農園第一次舉辦;同年九月,東籬農園正式成為法鼓山的禪修道場,命名為「寶雲別苑」。
 
出乎意料地,才過短短四個月,市集場地就要移交給法鼓山,成為台中分院改建期間的遷移地,這對剛成立四個月,還在摸索階段的合樸是個很大的挑戰。幸運的是,法鼓山願意支持剛成立的合樸,同意合樸可以階段性地在原場地繼續舉辦市集。雖然這是2007年的事了,但直到今天,我仍然感恩法鼓山願意信任且支持一個剛成立的合樸!


2007年五月合樸第一次市集(約十五攤位),用東籬農園提供的小綠帳篷

法鼓山和合樸的好緣份就從市集開始。我個人則有機緣到法鼓山金山教育園區參加禪修會,親身聽聞聖嚴師父開示法鼓山的理念:「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 人的品質就是人品;聖嚴師父認為透過實踐四種環保(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與自然環保),自己的品質一定會提升。我認為法鼓山和合樸會有好緣分,應該是我們都有共同的理念與願力。

2008年二月,市集攤位增加,租借帳篷加上小綠帳篷

因為理念一致,法鼓山也邀請合樸在台中分院舉辦課程,包括:法鼓山社區大學的「好好吃飯」課程(2007年底)、農禪生活實驗課程(2008年開始),綠色見學之旅(法行會與義工團)。也從台中分院的緣份開始,合樸結識了法鼓山台南雲集寺,協助法鼓山在台南推廣自然環保(舉辦推廣課程與台南雲集寺農夫市集),法鼓文化出版品(《新好生活》書序與《人生》雜誌),也邀請合樸撰寫飲食與生活相關文章。

2008年九月,市集進入穩定期,合樸農友集資購買了綠色帳篷

社會上對於宗教團體難免會有兩極化的看法,我想借用孫德鴻建築師多年和法鼓山互動的心得,這段話呼應我這五年來和法鼓山互動的經驗:實事求是與坦蕩尊重。

孫建築師說:「⋯⋯相信接觸過宗教團體建設案的建築師當中,必定有不少人在請領設計監造費的時候,遭遇到『不樂之捐』的要求,這時大多數人都不會拒絕,即便不太情願,至少也會咬著牙配合一下。然而這樣的情況在法鼓山未曾發生過,在接觸法鼓山的十幾年歲月當中,我始終被尊重與善待,始終被當作一個負責任的專業者,即便有過不少的執行爭議,動機始終單純而嚴肅。也許是耳背,在這麼龐大的叢林建設當中,我竟然未曾聽過任何風言風雨。」


2013年市集(紅色帳篷)

這些年和法鼓山的互動過程中,讓我對於聖嚴師父提出的「四福」有親證的體會,從知福、惜福、培福、種福,並且為別人祝福。很珍惜和法鼓山的這個難得好福份,再次感恩!


2013年市集(四月)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CAPTCHA
為了防範廣告留言,麻煩您輸入以下文字: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