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島 開村 志願農」東亞慢島生活圈 第一次小論壇 12/5@宜蘭

編按:宜蘭的賴青松邀請有興趣的朋友12/5來宜蘭大學參加「慢島 開村 志願農」東亞慢島生活圈 第一次小論壇.12/5在宜蘭大學,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二十一世紀是人類史上首次經歷的網路時代,資本的流動與市場的規模達到空前的記錄,跨國企業與資本成為凌駕國家之上的決策重心,貧富差距與階層停滯成為這 個時代的特徵,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與爬昇的機會,越來越多的人們從鄉鎮遷往大都會,鄉村的蕭條與農業的衰頹成了舉世共通的問題。

然而,值此人口不斷流入都市的同時,卻也有一群人做出相反的決定。這些人被稱為「返鄉」或「歸農」的一代,在日本也有人稱之為「半農」人生。在如此快速都 市化/全球化的時代裡,這一群選擇聚落化/在地化的新人類社群,究竟代表了什麼樣的意義?在台灣,我們見到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台北,前往後山的宜蘭、花 蓮、台東築夢人生。在中國大陸,從海南島、廈門島到崇明島,都能見到這些返鄉歸農客的身影。在311日本東北震災之後,無數的人們選擇遠離東京大阪,前往 九州、沖繩,甚至距離台灣最近的與那國島都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是新移民。

台灣島嶼,地處東亞大陸與太平汪洋交匯之處,古來即為大陸與海洋民族頻繁往來與交流貿易之處。然而當大陸上景氣喧騰,大國崛起之際,大家彷彿忘記了海上諸 多島嶼的存在。然而,當這個世界經濟過熱,文明失速之際,污染的輻射廢水不斷流入大海,上昇的海平面持續威脅淹沒海上的樂園,卻也有一群又一群義無反顧的 人們選擇成為島民,是否試圖從島上重建屬於自己的、永續的生活文明?

相對於無垠大地,蒼茫大海上的星羅諸島,顯得渺小而有限,但卻因此孕育出極為多樣的生命樣貌;看似各自獨立的海角營生,卻因海海相連而始終交流不絕。我們 因而看見,一個讓島嶼生活慢下腳步,讓山海村落開啓門戶,讓有志於農者得以落地生根的新時代正在來臨,於是乎,我們自四面八方邀請了有志一同的慢島夥伴 們,與我們分享來自遠方島嶼上的精彩故事。

日期 2015年12月5日(上午8 :45 - 下午17:30)
地點 宜蘭大學 生資大樓一樓福昌廳
報名頁面:http://goo.gl/forms/MJ4MZsK4le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農業處
承辦:國立宜蘭大學
協辦:深溝論壇工作小組



小論壇行程 :

現場的講者口頭發表,將採取逐段日語口譯的方式進行,
雖然進度稍慢,但內容絕對精要,
也希望大家能享受這種慢論壇的節奏,邊聽,邊想,邊沈澱...

第一天 12月5日
8 :30 – 8 :45 開始報名

8 :45 – 9 :00 主辦單位及來賓致辭

9 :00 – 10 :00 高峰由美 小姐
「台湾塾之後:展望日本與台灣/東亞連結的可能」

10 :00 – 11 :00 陳俊澄先生(Benny Chan)
「從菜園村展望香港歸農新時代」

11 :00 – 12 :00 廖大慶 先生
「從南方澳的興衰看宜蘭海洋文化」

12 :00 – 13 :00 午餐時間

13 :00 – 14 :00
田中正彥 先生
「從世襲農村到新農民抬頭的時代」

14 :00 – 15 :00
雷梅詩 小姐
「我站在土地上,說我在—青年歸農在檳城」

15 :00 – 15 :30
中場休息與交流時間

15 :30 – 16 :30
陳統奎 先生
「返鄉大學生與海南島鄉村再造」

16 :30 – 17 :30
陳冠宇 先生
「『小島南澳』的農耕與音樂生活」

講者背景簡介(依照發表先後排序)

高峰由美 女士 (日本國 九州島宮崎縣)
日本國立筑波大學畢業。宮崎縣農業法人經營者協會理事,目前接受日本中央政府與宮崎縣政府委託,以諮詢顧問身份協助推動食農六級產業化計畫,其中包括自 2014年12月起為期一年的「台灣塾」計畫,為台灣與日本(宮崎縣)農業及飲食產業相關從業人員舉辦各種面向的深度研習與交流體驗,讓台日業者從朋友變 成夥伴,開創雙贏的局面。

陳俊澄(Benny Chan) 先生 (香港)
生長於香港卻一心想種田,因此開始關心三農問題。後來看不慣香港的都市更新與土地徵收種種,自己跳下來當了救火隊。在這段期間與菜園村的村民共同創作了四 部紀錄片「鐵怒沿線」,後來還曾於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獲獎。十多年來也開始走訪台灣與日本農村,覺得出了台北才算到了台灣,為了新規就農題材屢屢造訪日 本,不知不覺間竟也走過十一個縣份。

廖大慶 先生 (台灣 宜蘭南方澳)
宜蘭縣南方澳的漁村囡仔,出外走闖半生後回到故鄉,將父執輩經營的漁村鐵工廠改造為「三剛鐵工廠文物館」,2004年開幕後成為南方澳半世紀漁業史的記憶長廊,也被譽為南方澳的故宮博物館。其後,更與在地有志共同策劃鯖魚祭,成為地方上獨特而具生命力的文化慶典。

田中正彥 先生 (日本國 本州島京都府)
日本京都府立大學農學院畢業。曾任職京都府農業改良普及中心,負責傳統蔬菜之產地育成及品牌化行銷。後專任負責進鄉務農者之咨詢與支援工作。2012年起轉任京都府立農業大學校,從事傳統蔬菜栽培之教授以及農業經營實務。

雷梅詩 小姐 (馬來西亞 檳榔嶼)
成長於馬來西雅吉打州。高中畢業後因升學之故到檳榔嶼,2008年畢業於特殊教育系。2009年,向友人商借位於檳島浮羅山背屋旁0.1英畝的土地,開始 嘗試種植有機蔬菜。2010年,轉往鄰近較大的農地繼續耕作。2013年,因土地使用權問題再度搬遷,回到市區重整方向與腳步。同年,與一群熱愛生活與環 境的朋友們創辦蔓慢生活市集,藉由每個月一次的市集日,聚集了一群喜愛有機、天然及手做的生產者及消費者。

陳統奎 先生 (中國 海南島)
南京大學畢業。曾擔任新聞雜誌『南風窗』資深記者。2009年返回故鄉海南島火山村,帶領鄉親進行社區營造,打造聞名遐邇的博學生態村,並與台灣桃米生態 村締結為姐妹村。目前除了經營農業,起建民宿,並創建火山村荔枝品牌,開發出精緻伴手禮火山村荔枝酥。並因此成為走上哈佛商學院演講的社會企業之星。

陳冠宇 先生 (台灣 宜蘭南澳)
半農半音樂的生活者。成長於桃園的客家城鎮,曾經參與交工樂隊,在美濃種下歸農的種子,來到台東學習農耕,籌組好客樂團及愛吃飯合作社,最終在好友引介 下,2011年與妻子以莉.高露移民南澳,開始了一邊種田一邊做音樂的慢生活,並以『輕快的生活』專輯一舉贏得三座金曲獎的殊榮。

講者演講大綱(依照發表先後排序)

高峰由美 女士

「台湾塾之後:展望日本與台灣/東亞連結的可能」
宮崎縣位於日本的九州,是個總人口115萬人的農業縣,今年由我發起並籌劃的「台灣塾」,是由宮崎縣政府支持的在地食農人才培育及在地企業育成計劃,已於 10月份順利結束。通常日本官方推動的此類企業育成計劃,多半會設定具體的事業目標,但是這次的「台灣塾」卻打破成規,將「建構台日間的信賴關係」作為最 高的目標,其發想的由來與精彩的經過,乃至於將來與東亞連結的可能性都令人期待。

陳俊澄(Benny Chan) 先生

香港有農地嗎?外地的朋友通常難以想像,但根據官方統計,2012年為止香港仍有5,926公頃農地(大約6,100甲),除了300公頃仍用於種菜之 外,其他多數處於荒廢狀態,因為地主等著發展商來收購蓋房子。2010年,香港官方為興建高鐵意圖拆除新界錦田的菜園村,引發強烈的社會關注及抗爭,其中 不少青年身體力行,甚至到鄉郊去種菜,也有人搞陽台菜園,更有人直接到現場支援,包括了生產、教育到銷售。這次將與大家分享近幾年的觀察,希望下次大家走 訪香港時別忘了到農場去看看。

廖大慶 先生

「從南方澳的興衰看宜蘭海洋文化」
日本佔領台灣之後,於1923年在南方澳建造了本島第一個漁港,從此台灣的漁業走向現代化,最早只有從日本引進的「鏢槍式」漁法,台灣光復後因為尼龍線的 發明而有了「釣棹仔」漁法等,1970年中期從日本引進的「大型圍網」,其驚人的漁獲量讓漁人們開始警覺大海資源正逐漸枯竭,80年代揭起「扒網」(俗稱 三腳虎)接著取而代之,總之漁法不斷隨著世界科技的進步而演化,「過漁」的現象讓曾經空前繁榮燦爛的南方澳正逐漸衰落,Discovery曾預言2048 年以後人類將無魚可吃,未來的漁業發展與海洋經營,成了身為島國的我們今後必須關心的重要課題。

田中正彥 先生

自古以來,日本的農業往往被視為家業而傳承,如今,這樣的時代終於即將畫上句點。包括農地與農用機械在內,流動化已成為常態,而非農家子弟進場從事農業的 時代也終於來臨。這波志願農民潮包括了中年轉業的社會人以及初出社會的新鮮人,兩者之間對於務農的考量各有不同,講者將以京都在地的歸農輔導經驗,為大家 說明這波歸農世代的機會與挑戰。

雷梅詩 小姐

人該以什麼形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該以何種姿態來回應這個世界?小我該如何容身於大世界?這些令人不安的問題,讓我在大學畢業後不願進入體制,機緣下來到 檳榔嶼當起了農夫。回首這六年的農夫人生,發覺世界時刻都在與我對話,而自己也在每個行動中回應這個世界。我想對自己而言,務農並非最好的選擇,但絕對是 最適當的選擇,因為務農讓我時刻都在準備自己,當世界呼喚我時,我要站在土地上,舉手大聲回應說,我在這!

陳統奎 先生

從二十一世紀初的大學生下鄉支農風潮開始,大陸上也陸續掀起一坡青年返鄉的浪潮,原本遠離農村湧進都市的年輕人,開始一個一個回到故鄉的土地上,這樣的情 形同樣也發生在南方之南的海南島上。而源自日本傳到台灣的社區營造理念,也在因緣際會下影響了海南島的農村再造,並延伸出品牌農業的社會企業概念。

陳冠宇 先生

「『小島南澳』的農耕與音樂生活」
人工控制溫濕度的錄音室、爛泥濕滑的水田、充滿掌聲的亮麗舞台、枯燥重複的田地裡揮汗,這些看似不相干甚至互斥的生活場景,陳冠宇和以莉高露是怎麼樣周旋其中過生活的呢?他們用什麼樣的想法過生活,甚至發展出獨特的鄉野「神秘演唱會」呢?

Takamine Yumi
賴青松

回應

New [阿瑤田舖]農場簡介
[阿瑤田舖]位於中華民國台灣省雲林縣古坑鄉麻園農場[福智終身園區]附近,包括一座自然農法的[老欉柳丁田],共計1.8甲地,約5400坪,由李靜瑤女士,洪偉通先生(一對傻哩傻氣的夫妻),自民國97年3月至今,已經營了七年,李靜瑤女士原於台北,擔任電子公司的[研發部經理],每個月月薪約新台幣10萬,毅然決然的放棄很穩定的薪水,來到古坑,投入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從事[有機農業],一切從頭開始,因緣巧合之下,接觸到了[自然農法],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由[自然農法]中,體會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由於全世界皆處於[食安]的問題當中,經數年的摸索終於約略體驗到一套可解決人類食安及環境污染的方法[喜樂自然農法],尤其是賽斯思想對洪偉通的影響:只要是[利人,利己,利益衆生的事,相信宇宙都會支持的],人類的開悟由心靈開始吧。
身心靈合一的[喜樂自然農法]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CAPTCHA
為了防範廣告留言,麻煩您輸入以下文字: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