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好果子到台灣綠食堂 -- 策展心得

《臺灣綠食堂》用腦筋吃飯
作者:陳孟凱(合樸農學市集) 蔡佳珊(經典雜誌特約記者)

四十年前,來自日本、韓國細白多汁的「幼梨仔」是昂貴又高級的禮品!
今天, 「幼梨仔」成為市面普遍又價格廉宜的水果, 要歸功於發明出「高接梨」技術的東勢果農。
 

梨子的高接(寄接)

台灣水梨農夫如同植物外科手術醫生,每年都要在梨樹上進行數千次的連體手術,技術層次極高地把進口梨穗(或稱花苞) 嫁接到梨樹上。嫁接梨穗的過程手續繁雜,是梨農們每年最辛苦的差事,但不只如此,梨花開時最怕雨水,雨一來花朵就無法授粉,嚴重影響「著果率」,在宜蘭三星,梨農設計了透明小傘為梨花擋雨。


照片提供:梨緣三星上將梨
 
《臺灣綠食堂》食農教育展覽
除了需要撐傘的高接梨,戴上防曬帽的鳳梨、沒辦法好好站直的木瓜樹、永遠睡不飽的釋迦⋯⋯,從餐桌回溯產地,才知道這是一段其實和你想像的不一樣的奇幻農學旅程!


鳳梨防曬帽子

 
伊日美學生活、 經典雜誌、 雙橡園和合檏農學市集,共同策劃執行了一場以水果、黃豆、農夫市集為主題的食農教育展覽:《臺灣綠食堂》。吃得「 安心」是基本的民生需求,但在不斷的食安風暴後,卻彷彿成了奢侈的企盼。
 
「五十年代,台灣人用嘴巴吃飯。八十年代,台灣人用眼睛吃飯。現在,我們要用腦筋吃飯」。

讓我們透過《臺灣綠食堂》 跟隨農人的腳步踏查各地果園,親歷生產過程,探討產銷失衡的難解習題、對過度施用農藥損傷地力的反省,以及友善栽培的未來出路。感受台灣人對土地的用情之深,和土地對人們的福祐之恩。
 
黃豆:不願面對的真相
 
最近五十年來,台灣人長期食用的黃豆主要都是進口的「飼料級黃豆」,原來,我們從小吃到大的豆腐,豆乾,包含被認為是早餐聖品的豆漿與豆花,竟然,大多來自美國、巴西所生產進口,且為專給動物吃的飼料豆,而且自上世紀的九○年代之後,更是逐步被更迭成「基改飼料豆」!


模擬台中港的黃豆船艙

姑且不論基改作物對人體健康影響風險未明,光是除草劑年年春的殘留就讓人憂心忡忡。台灣每人每年食用十二公斤黃豆(稻米也才四十六公斤),比鄰近同有大豆飲食文化的中國和日本還高。然而相較於中國食用豆皆為國產非基改豆、日本只用「食品級」黃豆作豆製品,台灣卻毫無警覺,食用黃豆有九成是「飼料級」基改豆,而且自給率幾乎是零。
 
台灣人吃的黃豆幾乎全靠進口,然而進口黃豆的基因改造比例高達九成,農藥殘留也讓食品安全亮起紅燈。把關者受制於國際壓力,業者礙於成本限制,消費者囿於科技高牆,視而不見,使國人陷於充當白老鼠的危機當中。
 
回歸自然,友善大地
台灣水果王國的盛名,如今卻面臨重重考驗。揮之不去的病蟲害、極端天候與全球暖化、節節­上漲的成本,以及愈來愈多的進口水果,在在挑戰著果農的意志。種種變因導致內銷常供需­失衡,外銷又長年積弱不振,小島上豐產的果子,竟時常成為最甜蜜的負荷。
 
在食品安全不時亮起紅燈的現代社會,尋找對身體和環境友善的食物實非易事。 《臺灣綠食堂》 推廣環境友善種植和糧食自主的重要性,省思農業的根本價值, 「稻米產值三百億,可是稻田所營造的生態、環保和文化價值,卻有兩千億」 。不僅重溫土地與人的親密關係,也體悟到享受食物的豐饒美好,與關心我們生存的環境,原是一體兩面的事。
 

策展呈現

數百年來的台灣農業史,就是一部人與土地之間互相合作又互相折騰的血淚史。水土風雨恩威難測,不時提醒人們農業生產與自然平衡的界限;疫病的流行說來就來,考驗著人們搶救應變的智慧;而宛如宿命般每隔幾年便反覆上演的搶種盛產、果賤傷農戲碼,也迫使人們考量更嚴謹的產銷方式。此外,對於過度施用農藥損傷地利的反省,以及嘗試有機栽種的苦苦掙扎,更是當前台灣蔬果的重要課題。
 
《臺灣綠食堂》 帶著我們從餐桌回溯產地,深入田野山間探訪食材的原貌,跟隨農人嚮導的腳步,撫探萬物滋長的脈動,這才發現,這番旅程並非只為求知,而更像是迷途知返,回應土地之母的輕聲召喚。
 
行動方案
消費者與生產者以行動來互相協力,透過支持友善耕作,守護台灣土地
 


農友講堂

1. 農民市集充實你的菜籃與腦袋
在日趨冰冷制式的產銷鏈中,以食物彼此串連,找回人際間的溫柔相待和合作精神,進而共同守護腳下這片土地。透過農民市集,農友與消費者得以面對面交流,累積信任基礎,彼此支持互惠, 給生產者合理利潤、給消費者健康安全,並講究食物里程、環境保護、地區營造、社會正義,擺脫一般農產交易的商業邏輯。
 


全台灣的農夫市集展出
台灣市集地圖:www.hopemarket.net/TaiwanFM
合樸農學市集:www.hopemarket.net/banner/1284
 
2. 產銷協調預購取貨,共同購買
宛如宿命般每隔幾年便反覆上演的搶種盛產、果賤傷農戲碼,也迫使人們考量另類的產銷方式。
 

預購取貨:www.hopemarket.net/csa
 
3. 產地參訪:珍惜台灣古早味與台灣老農
藉由參訪農友生產基地,重溫土地與人的親密關係,體悟到享受食物的豐饒美好,與關心我們生存的環境,原是一體兩面的事。
 
產地參訪行程:www.hopemarket.net/farmstour

發表新回應

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不會公開顯示。
CAPTCHA
為了防範廣告留言,麻煩您輸入以下文字: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
name